|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4月16日,首届珞珈经济与管理交叉学科论坛在网络平台顺利召开。来自校内外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届论坛的交流。该论坛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宗旨是为学院教师搭建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青原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院长宋敏教授致开幕辞。宋院长向首届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他指出,武汉大学提倡加强交叉学科之间的学习交流,而经济与管理学院可以充分发挥经济类与管理类之间的学科交叉优势,更有利于学术的拓展与创新。
本次论坛开设2个平行分会场,共有2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论坛发言。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中,发言嘉宾和听众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第一分会场由魏立佳老师主持。
薛莲老师以《Investing in Prevention or Paying for Recovery - Attitudes to Cyber Risk》为题展开演讲。该文章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用户面对勒索软件的个体行为以及风险偏好。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77%的参与者没有完全采取预防措施,23%的参与者全额支付赎金,但平均而言对预防的投入多于恢复,而极度风险偏好的人不受框架效应影响或影响很弱。
魏立佳老师以《新冠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职业态度改变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大规模调研数据》为题,基于大规模问卷数据调查了医护人员的职业态度改变情况并分析原因。经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从事医护行业的人对于子女或配偶从事医护行业的意愿显著降低,其中武汉的医护人员这一变化更为明显。有一线抗疫经历或志愿者经历或直系亲属感染肺炎的人,更愿意子女从事医护职业。对子女从医的意愿与风险承受能力正相关。
熊恒老师演讲的主题是《A higher-order Markov chain-modulated model for electricity spot-price dynamics》,文章运用高阶隐马尔可夫链(HOHMC)对电力现货价格建模,以捕获价格演变的周期性、跳跃性等重要特征,通过对HMC/HOHMC驱动的参数估计,提出了针对数据组拟合效,预测能力最好的2-state HOHMM模型。
赵婧老师在题为《Housing Market Fluctuations and Intra-national Trade in the U.S.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与州际贸易》的报告中,主要分析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州际贸易的影响,以及房地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补充了现有关于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研究,强调了国内贸易作为冲击传导的渠道,并探索了行业层面的异质性。
刘岩老师围绕《供给侧改革的信贷结构渠道:识别与评估》展开演讲,文章研究的问题在于供给侧改革通过银行信贷结构渠道对重点产业“去产能”的政策效果。指出信贷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配套政策的关键抓手,银行通过调整其信贷行业配置显著降低了“三去”行业的信贷资源,企业、银行的国有经济成分加强了信贷削减程度。
卢盛峰老师以《Lie like before? fukuafeng and GDP Manipulation》为题,探讨了地方官员早期的“浮夸风”经历对其主政城市后的GDP数据操纵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官员认知形成关键期的“浮夸风”经历显著抑制了其GDP数据操纵冲动;中间的影响机制在于,“浮夸风”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使得地方官员个体在政策实施上更加务实,并追求政策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李汛老师演讲的主题是《Twilight of the Gods: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Mortality Salience(诸神黄昏:死亡凸显下的经济分析)》,侧重于死亡凸显下的经济分析。文章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死亡凸显如何影响人们的亲社会行为和时间偏好,二是时间偏好在死亡凸显和利他奉献之间是否能起到中介效应作用。
桂正卿、闫巨博、杨琛、王书飞、廖珂、郭汝飞、魏立佳老师分别给第一分会场的报告人做了点评。
第二分会场的会议由刘林青老师主持。
刘林青老师对本次交叉学科论坛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简单介绍,他指出,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学科上具有跨专业的潜力,希望未来能与其他学院进行更多学术交流。
周楷唐老师的报告主题为《Generalist CEOs and Audit Pricing》,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师在和公司签订审计合约时,管理层不同的风格会影响审计师的风险评估和审计定价。文章发现,这种效应在外部监管较强、公司诉讼风险更高、出现财务困境时更为突出。文章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测试,结论都是一致的。
李青原老师以《金融开放与资源配置效率——来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证据》进行报告。该报告围绕金融开放、资源配置、外资银行进入三个话题展开,探讨外资银行进入会不会改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
卫武老师以《Good Actors but Bad Apples: Deviant Consequences of Daily Impression Management at Work 》为主题的报告,主要研究工作场景中的印象管理究竟是好是坏的问题,以聚焦上级的逢迎策略和自我提升策略两种广泛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为例,基于自我损耗理论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对员工越轨行为影响的不同机制。
李绍龙老师的报告以《When Does Pay for Performance Motivate Employee Helping Behavior?The Contextual Influence of Performance Subjectivity》为题。报告指出绩效主观性是绩效薪酬强度影响员工帮助行为的重要边界条件,且帮助-绩效期望是其发挥调节作用的内部心理机制,研究有助于启发企业管理者如何设置绩效考核体系以增加员工的帮助行为。
寿志刚老师的报告题目为《如何提升信息流广告效果:资讯效价、广告框架与时空特征的匹配效应研究》,主要对信息流广告的相关效果进行研究。报告指出,积极新闻与收获框架的广告相搭配可通过提升消费者的信息处理流畅性提升广告的传播效果;消极新闻与损失框架的广告相搭配可通过提升消费者的信息处理流畅性提升广告的传播效果等。
朱华伟老师做了题为《How Recipient Group Membership Affects the Effect of Power States on Prosocial Behaviors》的报告。该报告聚焦企业的捐赠对象。文章发现,低权利感的亲社会行为有其局限性,他们更倾向于向近关系对象进行亲社会行为;高权利感的亲社会行为有其优越性,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较少。
柯剑男老师的报告是《An Approximate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Dynamic Pricing for Network Revenue Management》,文章将复杂的动态投标模型用简单的模型解出来,可以节省大量求解时间,同时最优解并没有区别。除动态模型外,报告还用同样的方式构建了离散的定价模型,得出简化的ALP和离散情况下的动态投标最优解。
廖珂老师报告的题目为《When Investors Speak,Do Firms Listen?The Role of Investors'Dividend-related Complaints from Online Earning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s》。主要探究投资者非交易性观点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决策。企业受到来自投资者、市场和监管机构的更大压力时,企业会更倾向于听取投资人意见。同时,有股权质押的话更容易回复诉求,投资者容易退出的更不容易回复;民营企业和没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对群众的回复程度更高。
顾乾坤、薛畅、李绍龙、卫武、朱华伟、寿志钢、陈植元、刘岩老师分别给第二分会场的报告人做了点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大学首届珞珈经济与管理交叉学科论坛圆满闭幕。论坛的闭幕式上,副院长李青原教授致辞,感谢大家的分享,并指出线上方式提高了参与度,愿我院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
此次论坛既是首届经济与管理交叉学科论坛,也是首次以线上形式举行的跨学科交流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均表示,此次论坛学术氛围浓厚,内容丰富多彩,圆满实现了论坛的宗旨,进一步浓厚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研究氛围、讨论氛围和学术氛围,为学科交叉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平台。
(科研办供稿)
——武大经管——
编辑:杜佩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武大经管”微信公众号 )
投稿邮箱:15927159559@163.com
期待您的投稿 |
|